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54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(第2/3页)
东西,拿起计算器起身道:“不必了,我们有特殊的实验考试复习方法。” “哇哦……”黄櫺骐上下打量着李峥的背影,最后定在了臀部,“这身材也太好了……” …… 的确,李峥和林逾静的确有特殊的复习方法。 对于他们来说,实验思路和实验设计基本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。 难的是操作细节。 再具体一些,实验纪律。 实验室中,有很多苛刻的规则,比如做某个过程的时候,手一定要捏在哪里,一定要确保abcd,目的无非都是保证实验安全,规范操作动作。 不过那都是对新手而言的,他们的确需要这样的保护措施。 然而对李峥和林逾静来说,由于过于熟练,早已忽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教条化规则,习惯性地优化实验效率。 就像中学生行为规范第18条—— 认真预习、复习,按时完成作业。 合理安排课余生活,每天坚持阅读、收听、收看新闻。 别说预习、复习、作业什么的,李峥都快天天逃学了,这怎么可能做到么。 因此,他们的特殊复习,也正是瞄准了这方面的规范强化。 纯粹为了是应付考试中的扣分点。 具体过程就是,互相对着空气模拟实验,对方则对着实验规范找茬。 当然,这种空气模拟,也难免造成口舌之争。 小花园中,李峥看着林逾静的手势果断抬手。 李峥:“你刚刚漏磁了,会产生误差。” 林逾静:“我没有,我预判了这种情况,那个动作已经纠正了。” 李峥:“不,你有,我预判了你的预判,结论是还是漏磁了。” 林逾静:“你太弱了,渣渣,我预判到你没有看懂我的预判。” 李峥:“总之你就是漏磁了。” 林逾静:“总之你就是渣渣。” 于他们而言,这只是正常的讨论。 但对不巧路过的人而言,他们似乎在对着空气运气功,同时嘴里嘟囔着一些听不懂的咒语。 这就很邪了。 “这个我见过!”一个寸头惊道,“我上课的时候有一次跟同学用嘴玩lol,我说我亚索吹了个q把他吹起来了……然后他说他预判到了我的q,走位躲避了,我又说我预判了他的走位还是q到了。” “那最后呢?” “班主任正好在后窗偷看,我被班主任叫出去骂了一顿。” “就叫了你一个人?没叫那个和你玩的?” “对。” “为什么?” “因为我玩的亚索。‘平常玩亚索也就罢了,口嗨还亚索???’班主任最后是这么骂的。” “……” …… 虽然理论考完,但李峥和林逾静依旧没有任何松懈。 无论复习、晚饭还是跑步,都在重复着那些标准动作,太极也从餐厅打到了小树林。 说白了,还是因为那两个380+怪物的关系。 虽然他们俩根本不知道那俩位是何许人,但那两位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共同敌人,起到了吸引火力的效果。 对于apho的恐惧,也越来越深。 次日晨8时,二人很不巧地被安排在同一个实验考场考试。 林逾静又不厚道地披上了白大褂,戴上了黑框眼镜,并且再次处于李峥前排。 然而这次,李峥根本看都没看。 果然如张小可所说,只要这次考试有它的意义,足够重视,根本就无心再去想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。 拿到实验题,李峥同样感受到了陡增的难度。 以及从未见过的套路。 虽然仍是一道光学题,一道电学题,但与往年相比,基础的测量分数占比明显下降,并且在同一个实验中,加入了光电池、偏振片等元件,极大地提升了复杂度。 时间却是分秒不加,一道题仍然只有90分钟。 怂不至于,但时间实在太少了,导致容错率很低。 麻烦的不止是失误,还有偶然。 有时候一个步骤,完全相同的手法,但就是会因为一些奇怪的偶然造成误差。 即便是严谨的科研实验,名家高手,都会做很多次积累样本,避免偶然,更何况是眼前这些精度并不高的仪器。 这种实验,李峥能做的,也只是全力争取设计与手法的极致。 其它的,交给仪器和上帝了。 虽然他本人没有100%的把握,但娴熟到流油的手法,依旧导致巡考老师驻足。 毕竟,他是经历过化竞实验考核的人,尤其是最后的国家队集训,对于实验的把握已经刻进了骨子里,虽不及史洋那么奔放,却也展现出了一副异于常人的沉稳。 另外,在胡增武实验室中的真实科研实验历练,同样给他增添了几分真正科研人才能品到的严谨。 巡考老师端详片刻后,走至后方专门盯李峥实验的监考老师身旁:“这就是李峥?” “啊,您知道啊。”监考老师点了点手上的表格,“非常稳,像是泡了很多年实验室的。” “就是不那么灵。”巡考老师冲前排努了努嘴,“那个女生比他灵,却没他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