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1节 (第3/3页)
挟恩以报。 夏志民第二天就去打听,拖拉机价格有高有低,没有后箱的四轮拖拉机两千多块,有后箱的贵,得一两万,但没有后箱进货不方便,买了也没什么大用处。 “爸,现在城里不少人开三轮车的,我们这里倒没怎么见着。” 特别是火车站、汽车站那样的地方,很多小三轮等着接客,空间不大,烧的是柴油,价格肯定比汽车便宜。 “三轮车?我还真没注意。” 夏志民决定下次去县城找周成贵打听看看。 夏清建议道,“爸,其实咱不一定要买新车,也可以买辆二手的,就是人家用旧了不要的。” 夏志民恍然,没想过还有这种操作方式,觉得女儿说的很有道理,反正只要能用就行,确实不是非买新的不可,可他到哪儿去买二手呢?可遇不可求啊,得了,还是去找周成贵吧,他认识的人多,路子广,说不准真能给他找着了。 等不及过完正月十五,夏清夏琳两姐妹就要回首都了,年后的票特别难买,如果不是刘豫找人帮忙,她们还恐怕买不到两张车票,也因为买车票的事,全家人对刘豫都更加满意了。 “姐,姐夫人挺好的,你们好好在一起,结婚前把工作的事情搞定,以后肯定会幸福的。” “叫什么姐夫,我们还没定呢。” “那也是迟早的事。” “是啊,要不我们叫什么呢,刘记者?刘豫哥?还不如姐夫好听呢。” “这是大姐夫,以后还会有二姐夫。” “那你有的等了,毕业后我都不一定回来工作,在外面哪能那么容易找对象啊。” 夏琳已经决定留在首都找工作,毕竟以她现在的学历,家附近也没什么适合的工作岗位,除非进政府单位,但她骨子里并不敢于平淡,更愿意留在大城市拼搏,而且她相信三妹的选择也会如此。 姐妹两在火车上过了一夜,第二天清晨到达首都火车站,迎接她们的是一轮火红的朝阳,让她们从心底生出无限的希望来。 “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,我想吃热腾腾的面条,加个煎蛋的那种。” 室外温度低,嘴巴张开就能哈出白气,夏琳提议吃面条,姐妹两走出站台,坐上了往市内开的公交车。 两人的学校离的不远但也不近,从火车站走中间还得各倒一次车,刚好这辆公交车的末站有不少饭馆,姐妹两就决定下车后直接找家面馆吃饭。 悦来面馆里的客人挺多,也正是因为人多姐妹两才选了这家,跟旁边门可罗雀的那家比,在口味上总归该有优势的吧? 夏琳点了一份青椒肉丝面加煎蛋,夏清点了一份三鲜,还让老板多些蔬菜跟汤少些面,相比面条,夏清更爱喝汤吃菜。 隔了两张桌子,一个头发留着板寸,面容精干凌厉的男子正跟朋友一块吃面,他吃的很大口也很迅速,一碗面不过三五分钟就解决了。 “程子,要我说这生意你就别做了,折腾什么,安心当你的大少爷不好吗?” 说话的是另一个半长头发的,两人是关系很好的朋友,不过叫程子的到部队参军五年,去年年初转业到机关,后来嫌机关单位工作无趣就下海创业,办了家广告公司。 他骨子硬,不肯让家里帮忙,但他不是学广告专业的,什么都得从头学起,还得出去求爷爷告奶奶的拉业务,招了几个员工,总是因为各种各种的原因待不长,主要还是看不到公司前景,有好去处人家就辞职不干了。 程江擦了擦嘴,因为吃饱了而呼了口气,跟朋友说,“我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吗?我就跟它杠上了,不搞出个样子来就死磕到底。” 朋友叹了口气,又提了另一个建议,“或者你跟家里说说,给你介绍业务那还不是分分钟。” 程江是个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,父母兄长都是部队里的,原本他也准备在部队里待一辈子,但他训练的时候受了伤,治了挺长时间也没完全康复,这种小问题对一般人而言没事,对军人而言是有影响的。 部队建议他转文职,但程江性格桀骜,知道自己不适合干那个,干脆申请退伍转业。 “我都多大了,什么都要靠家里?男人掉头不过一个疤,就这么耗着吧,等我把钱都耗光了再想其他办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