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78章 果然还是要学习啊 (第2/3页)
个张小可了吗! 林逾静本来比较低沉的情绪,又被这个给激起来了,有些生气地扭向窗外:“我警告你,永远不要哄我。” “唉?聊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说这个了?” “就是不许哄!”林逾静扭头瞪眼。 “好好好,不哄不哄,不气不气。” “你这就是在哄。”林逾静瞬间找回了叫嚣挥拳的感觉,“狗狗才要哄。” “这都哪儿跟哪儿啊……”李峥啼笑皆非,“好好好,我反过来……你爱咋咋地,我学我的,与你无关。” “唔,这就对了。”林逾静这才满意点头。 李峥还从未见过这种要求,这个层数已经超越自己情商的极限了。 不过,似乎这样显得自己地位很高的样子。 那就这样吧。 还是聊学习开心一些。 李峥转而问道:“话说我最近集中学习了一下凝聚态方面的事情,你们学到了么?” “???”林逾静惊道,“我最近刚好也在学这个。” 果然,还是学习快乐啊! 去你娘的感情,今后我们只聊学习。 李峥这可就来兴致了:“你学到什么程度了?” “普通的研究生状态吧。” 李峥闻言大笑:“啊哈,这你就不行了,我起码是优秀的研究生。” “我是自谦。” “学习上不存在自谦,你就是不自信。” “掉头!取卷子去!” “别急。”李峥呵呵一笑,“带了,我出去过夜,卷子能不带么?” “就知道!” “斗题还是晚点再说吧,”李峥又问道,“学下来以后,我对前沿科学有了新的理解。” “!!!”林逾静好像被戳中了一样,瞬间满面光彩地比划起来。 “就是这样,上大学之前,我一直以为越到前沿,随着专业的细分,各个领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。” “谁知道恰恰相反。” “前沿科学的部分恰恰是各个学科重新交汇的路口。” “之前粗分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,反而在每个领域都重新组合起来。” “比如你刚刚搞的电镜,就是物理学家发明的用于生物研究的设备,结果化学竟然也很好用。” “凝聚态也是,有大量的化学和材料学内容。” “就感觉是各个领域的精英,走到无路可走,突然开始互相串门了。” “100%同感。”李峥也振奋道,“凝聚态我本来以为是个多难的东西,结果学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顺利,现在想想就是学科大杂烩啊。” 事实上,凝聚态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它的名字本身这么高大上。 大约相当于“固体物理+材料学+物理化学+化学物理”。 本质上还是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。 落实到应用上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方面。 也许只是为了与那几个看上去很土的专业进行区分,才取了这么个高大帅气有物理味儿的名字。 客观上来说,全世界搞物理的人,70%都在搞凝聚态。 原因无它,这个有应用价值,好拿经费也容易出成果。 同时,这个看上去“脏脏的”专业,最终也成为了大多数“志在统一场论的物理天才”的最终归宿。 李峥和林逾静则相对更单纯一些,理论物理固然是圣杯,但他们也没有过于执迷,何况这种事执迷了也没有用。 不知不觉,他们也都成为了“撒大网型选手”。 这一路的氛围也从“感情磨合”瞬间过渡到“学习探讨”。 谈起凝聚态,这就很快扯到其中最热门的“拓扑材料”方面了。 如果凝聚态的概念常人还能勉强理解,那理解拓扑几乎是不可能了,它本身就是艰涩的高等数学概念。 但身为坚持“费曼学习法”的李峥,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。 对他来说,吃透一个概念的终极标准是—— 能在50个字以内,解释给刘新。 上至广义相对论,下至俄罗斯小学微积分。 当然,基于刘新的知识结构,这类解释总是要忽略一些严谨性,用一些接地气的比喻。 比如拓扑材料,翻译给刘新的话,就只能粗暴地成为“耐艹材料”了。 所谓耐艹材料,就是你不管怎么扭曲它,撕扯它,冻它烫它电击它,它的性质都能完美如初,没有一丝改变。 理论上,甚至你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