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61章 谁又不是个神经病呢 (第3/5页)
的。”常刻晴轻声作答,“特意打过电话,表示最好邀请一名生院或化院的老师来旁听提议。” “嗯……” 正说着。 “李峥,你是叫李峥对吧。”张善栋扬头笑道,“有想法直接说,没关系。” 李峥回笑道:“没事的,张老师,只是紧张。” “行,有要说的随时问啊。”张善栋就此抬手,“你们两个组谁先来?” 李峥抬手做请状:“吴越先吧。” “成。”吴越就此起身点头。 “不用起来,坐吧。”张善栋跟着翻开了吴越组的材料,“哲学史一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,不过你们这个项目起得有些太大了,从哲学史里,的确可以挖出东西,但在大一这个阶段,探讨未来的文明兴衰,实在过于空泛,并且很难用科学方法去研究,很容易进入那种不严谨的空想论证,不仅难有结果,甚至连锻炼科研能力的目的都很难达到。” 吴越当即点头:“张老师说的是,我们小组也讨论过几次了,真用这个起题,别说空想小说,可能连知乎答案都不如,所以现在非常恳切需要您的指导。” “嗯……我建议,还是从小处入手,课题不怕小,关键是找到科学的方法论证。”张善栋比划着说道,“哲学史方面的研究,其实大多数都盖棺定论了,非要搞什么推陈出新,唯一能依赖的其实是考古发现,而我们英培正好有全国唯一的考古学专业,因此我的建议是,把课题做小,在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,探究能影响哲学史的部分,这两年新发现的帝王墓穴,已经将很多历史改写了,我相信其中也有能影响哲学史的部分。” “!!!”吴越听得头皮发麻,恨不得要脱位而起的样子,“听张老师一言,如拨云见日,茅塞顿开!” 张善栋一笑,当即问向左右:“今年我记得招了一个留学生,准备去选修考古的?” 旁边的女老师当即翻起了名册:“……找到了,是个镁国学生,在这边学的是古生物,第一年积够学分再去申请双学位考古。” “是吧,我就记得有这么个人。”张善栋冲吴越道,“要做这个课题,你们完全可以把他也吸收进来么。” “……”吴越呆呆转头,望向了不远处的林茉茗。 张善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。 吓了一跳! 那里竟然坐了个人! 这是谁的家属? 林茉茗确是眉色一凛,装出了大人的模样。 努力挺身,拉抻着身体才勉强将胳膊肘垫在了桌上,冲着吴越无奈摊手道:“抱歉班长,李峥先请的我。” “嗯……没关系……”吴越这便转望张善栋,“那张老师,我们的课题改成《考古发现与哲学史探究》可以么?” “可以。”张善栋赶紧抽离出观察林茉茗的状态,看着手上的资料点头道,“回去再改一改就可以批了,到时候院里会去考古学院那边请一位老师带你们做,最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。” “一定努力!” “那就这样了?”张善栋又转望左右。 男女两位老师也都是点了点头。 “那接下来……”张善栋这便展开了一份厚重的资料,一看资料就有些头疼皱眉的感觉,“嗯……电子束分子ct扫描技术……我这个……我大概看了一下,但这个资料稍显笼统模糊,这样,你们谁再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?” 李峥当即向常刻晴做出了“请”的手势。 常刻晴稳稳起身,一字一句说道。 “张老师,最简洁的说法就写在第一页的最上面——” “用冷冻电镜技术,分析小分子结构。” “稍微展开一下来说的话。” “冷冻电镜是生物研究中经常被用于分析蛋白质结构的技术。” “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进行优化,并使其可以在化学分子研究中发挥效用。” “如果成功,我们相信这将取代传统的x射线衍射法,普惠整个行业领域。” “如果再进一步展开的话……” “可以了,可以了……”张善栋连连抬手,满面苦涩,“你坐,你先坐吧。” 常刻晴落座后,会场也跟着逐渐沉寂下来。 意见? 指导? 那是听懂之后的事情啊…… 张善栋还在犹豫的功夫,旁边的男老师倒是先开口了。 “你们这份资料我努力看过了,虽然不完全懂,但依然觉得很有想法。”男老师抬了抬眼镜,露出了比上个课题大了几倍的关切,“我最关注的是课题条件这一块,你们资料上写的是,我校的生院和化院都具备一切研究条件,只需要占用很少的资源,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?” 不等李峥说,莫念已主动举手。 “我的生物导师是生物学院的邴清泉教授,这部分内容是我去询问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