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魔养成系统_第230章 回到原点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30章 回到原点 (第3/4页)

一个考场。
  林逾静同样陷入苦战。
  能让她陷入苦战的题并不多。
  这算是一道了。
  与李峥那种正面硬刚不同,她选择自己重写题面。
  将那些酷似论文的描述,简化成清晰的步骤与浓缩的语言。
  将一道超级难题,拆解成若干个普通问题,分而攻之。
  但她很快发现,做不到。
  题面无法浓缩,无法拆解。
  这道题看似有很多冗余的描述,但在真正核心的地方,一个字也抽不掉,根本没法简化成简单问题。
  是理解,这道题考验的就是理解。
  当一篇陌生的突破性论文摆在你面前。
  你能否理解,要用多久时间能理解。
  换言之,这道题根本就是现场学习,考的是学习能力。
  给你一套新的理论知识,现场学会,现场解题。
  想到了这一步,林逾静的笔停了。
  与李峥一样,她似乎也回到了原点。
  那是小学二年级时,第一次看到高中函数时的手足无措。
  那是初中一年级时,第一次知道薛定谔方程时的叹为观止。
  那是高一暑假,第一次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论文时的惊为天人。
  这个瞬间,她收起了自己的傲慢。
  回归了最初的那个,渴求知识的女孩。
  ……
  大约半个多小时后,史洋才终于开始读这道题。
  与前两位不同,他的内心出奇地纯粹,只有几个字——
  出题的,我艹尼玛!
  毫无疑问,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,无论男女。
  考场内,看着面色如过山车般不断切换的考生们,三位监考老师也是十分理解。
  他们也是看过卷子的,自然知道题目的难度。
  大年,撞难题,不是坏事。
  这次复赛,必然会拉开很大的差距,尖子更尖,普通的更普通。
  一位男老师轻笑道:“我大概能想到交卷时候的场景了。”
  “2、7两道题,是真的难啊……”女老师叹道,“第二题是计算量大,光算出来就要20分钟,第七题是光看完就得20分钟,还很难看懂……”
  “第二题确实有些无趣了。”低配版孙秀斌老师摇了摇头,“怕大家分高,就硬增加计算量,出题人水平有限。”
  “第七题就有水平了?”男老师也随之哼了一声,“考语文呢还是考物理呢?”
  “就是,就是。”女老师跟着说道,“整整一页都是题面,太浪费时间了。”
  “孙秀斌”却抬了抬眼镜,镇定自若道。
  “我不这么认为。”
  “第七题,是真正考验学习能力的题。”
  “你们知道,研究生、博士生阶段的学习,很多情况下是没有教科书的。”
  “那些最新发表的论文,最晦涩难懂的学术文章,就是你的教科书。”
  “顶级的论文,通常都要几个人合作,一起啃上一个月,才能掌握一二。”
  “这就是学习能力的欠缺,解题机器和学术强人的差距所在。”
  “而这道题,考验的就是这个能力。”
  “可以说,这个题面就是一个小论文,一段小学术成果。”
  “谁能在规定时间内,啃完悟透,谁就能拿到这70分,谁就是物理竞赛要选出来的那个人。”
  “对这道题而言,完全是在考验你自身的思维强度与理解能力,你参加再多的培训,再多的名师指点也没有任何效果。”
  “反倒是自学成才的那种学生,更具优势。”
  一男一女两位老师听得连连点头,真的假的,也将就信了。
  “不愧是孙老师,看得就是比我们深。”
  “我都快忘了,这样的考试是在选拔学术人才的。”
  “孙秀斌”只抬手一笑。
  “当然,这道题也有它的问题。”
  “它更应该出现在决赛现场。”
  “复赛就上这种题,我怕学生们顶不住。”
  他话音刚落。
  史洋突然举手,满面焦急。
  与李峥不同。
  他每次举手,真的就是要去做那件事。
  在某些方面他与李峥和林逾静一样,似乎也回到了最初的原点。
  被难题吓到屎都出来的那个原点。
  ……
  12点整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