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30章 回到原点 (第1/4页)
考试,永远是相对的。 同样一份卷子,在不同人的视角来看,感受千差万别。 比如李峥,做过前两道力学题后,最大的感受就是,这是一场“中学生微积分大赛”。 这也没办法,因为力学问题太经典了,在概念和思维上很难有什么突破,只好在数学上搞事情了。 而在史洋眼里,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。 首先,已经开考20分钟了,他还没看第二题。 只因第一题“桌上摆茶杯”的问题,他实在有些搞不明白—— 【为了使茶水杯所盛茶水尽可能多并保持足够稳定,杯中茶水的最佳高度是多少?】 这尼玛到底在问什么? 什么尽可能多并保持足够稳定? 物理学措辞这么不严谨的么? 要不尝试用化学方法解题? 装满了然后冻成冰坨?=+-?÷è? 迸发出这些奇妙的想法,这其实也怪不得史洋。 主要还是出题的人孙子。 实际上,这道题问的就是【使茶杯重心最低,杯中茶水高度是多少。】 倘若这么问,史洋大概率还是能得几分的。 但若是用“尽可能多并保持足够稳定”这种描述,没有足够准备物竞的人怕是看都看不懂了。 于是,20多分钟后,史洋只好望向了第二道小人推车题。 哈哈这个我会啊。 史洋心里这么想着。 他也确实很快就列了很多力学公式上去,准备大展拳脚。 但很快,他便被平板车的受力分析和碰撞分析所洗礼了。 就好比有个人问你,你会走路吗? 你当然会。 然后那个人摇身一变,变成了一位老物理竞赛出题人,笑脸送上问题。 “会啊?会就好办了。” “设你的体重为m,小腿长为l1,大腿长为l2,步长为l3……” “请你计算——” “1:你每走一步,膝关节、踝关节所承受的最大压力。” “2:每走一步,两只大腿之间的最大夹角。” “3:你左脚突然崴了,导致左脚触地时间,和承受压力,都变为正常状态的15,请在这种情况下,重新计算一遍前两问。” 如果大街上发生了这样的事。 这位老出题人应该会被打一顿。 可惜,这里是考场。 而史洋,即便是化竞王者,面对这样的情况,也只有望而兴叹了。 此时望而兴叹的当然不仅仅是史洋。 即便是老物竞生,面对这恐怖的第二题,也多半会手足无措。 这种题,感觉就是来抬杠的,嫌卷子简单,一定要加一道谁都解不出来的题。 而且就算你能解出来,这个计算量给够你干半个小时的。 因此,李峥费了些心思算出的第二题,在多数人眼里已经被封为了极端难题,写下几个公式和思路后便直接放弃,奔向第三题。 这第三题,开题便十分亮眼—— 【某电磁轨道炮的简化模型如图……】 看到这个有一半的人想到了“炮姐”,另一半的人想到了“局座”。 也有些人,两者都想到了。 这部分人,因为想得太多,十分干扰考试思路,通常就死的很惨了。 如果认真研究这尊电磁炮的话,会发现它与第32届复赛题十分相似,对于前几年真题都吃透的人,相当于送分。 没做过的人,就踏踏实实地研究超电磁炮吧。 第四题振动题,难度略有下降,不过是全新题,没有模板,属于底子结实一定能做出来的那种题。 第五题,光学题,大概是全卷最简单的一道题了。 但仍然要微积分,且光学题必定是数学几何题。 能做到这里的人,大概都会有一些理解。 虽然物理和数学谁比较屌仍有争论。 但出题的人,态度异常明确: 数学是爸爸,不会微积分的快回家吧。 第六题,相对论题目,讨论宇宙射线中大量飞行的π介子。 真正的老竞赛生,看到这种东西,是一点也不慌的。 根据经验,看起来特别深,特别玄的东西,往往考的内容很皮毛,只要读懂了其实很好算。 小人推车这种东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