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3章 机缘来了 (第1/4页)
在李峥沉迷解题的时候。 他并不知道,江青华已经疯狂抓头很久了。 太阳?核聚变?核反应方程? 江青华,乱了。 越乱,就越会被恐怖的题面迷惑。 越乱,就越难发现简单纯粹的解题思路。 不知乱了多久之后,江青华瞄向了第二题。 这是一道小球撞杆儿,算动能和速度的经典题目。 这个好,有套路。 动能、动量守恒的公式套上去就对了。 然而,他错了。 他并不知道,物理竞赛中。 越是看似恐怖的题,它其实越简单。 越是什么小球和杆儿之类的弱智玩意儿,反而越难。 比如人造卫星轨道,太阳核反应之类的东西,虽然题面很壮阔,但也只是考验的是你的应用代入能力罢了,只要把物理环境和简单的知识串在一起,总能轻松地给出答案。 反而小球和杆这些鬼东西,对你的考核精细到恐怖的程度—— 球撞到杆的哪里? 杆会产生怎样的扭转? 扭转到极限后,又会怎样摇晃回来? 最终会停留在什么状态? 对了,这个杆儿的两端,还各绑了一个小球儿。 这种复杂的状况,祭出微积分一步步分析,基本已成定局。 江青华在这个过程中,无疑越陷越深。 他开始深深地怀疑起自己。 为什么学了这么久,反而连小球细杆这种弱智题都搞不懂了? 苦痛之中,江青华的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噜起来,有些扛不住了。 其实,这道题着实也难了李峥很久,远比太阳核聚变要久。 只因计算步骤,实在是太复杂了,比数学考试还要难很多。 至于林逾静…… 她用了一种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奇特的方法完成了解题,完全绕开了过程分析和求导计算,早已开始做第三题了。 这三种境遇,也完全体现了三个人的风格。 李峥:a→b→c→c……→c 林逾静:a→(奇怪的思路)→z 江青华:a→?→b→?→a?→c?→……→??? …… 办公室内的战争打的火热,办公室外却很悠闲。 陶菲菲打水回来的路上,正好碰到了接受采访归来的俞鸿。 虽然平日没有太多的交集,但面对竞赛,面对对于如何培养李峥和林逾静,俞鸿破天荒地热情起来,拉着陶菲菲就不让走了。 “小陶,你可千万别小看李峥。” “这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恐怖。” “而且他是全方面,没有知识死角的进步。” “最后赢了李峥几分的那个史洋,可是从小就泡在化学实验室,多少年一遇的化学天才。” “结果李峥的理论分不还是比他高?要不是实验机会有限,结果还不好说呢。” “你就听我的,直接给李峥树一个最高的目标,往前冲就对了。” 陶菲菲听得连连点头,但也有些不以为然。 在她眼里,化学竞赛与物理竞赛的差距,大概相当于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差距。 差距的核心在于,化学有大量硬吃的知识点,而物理更拼天赋。 这就导致那些真正的妖人,根本没精力也没兴趣投入化学竞赛,只有物理竞赛才能提供给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。 李峥化竞得到如此恐怖的成绩,其核心原因还是他本人恐怖的学习强度。 论起思维天赋,他当然也不赖。 只是,他将要面对的,可是一大群林逾静级别的妖孽啊。 当然,陶菲菲也不好直面跟俞鸿杠,最多只敢阴阳怪气。 “那俞老师,我请教一下啊。”陶菲菲搓着水壶,不紧不慢问道,“您看啊,化竞初赛,李峥和林逾静一个第二,一个第七,大概差了5分对吧?” “是,我也没想到李峥更高。”俞鸿连连点头,“你要知道,当时史洋又比李峥高了五分,之后不过一个月的功夫,李峥的国决成绩完成了全面反超。” “是是是……但我想问一下……”陶菲菲抿嘴道,“就以化竞初赛为时间节点,假如李峥投入学习化竞的精力是100,那林逾静大概是多少?” “……”俞鸿眉色一紧,想了很久后,才抬起手,比划了一个2。 “20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