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红线引发的惨案_一根红线引发的惨案 第3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一根红线引发的惨案 第34节 (第4/4页)

况。
  而眼下包子铺老板这般愁眉苦脸,为报他方才赠豆浆的恩情,她倒是不介意继续跟他闲聊帮他打发时日:“老板怎会如此说?此城人烟虽不多,但还是有的,方才我过来时正有几名行人从街上走过呢,还有守城门的几位士兵,老板莫要发愁,只要城中有人,那他们便还是要吃食的,只要吃食,那过不久就会有人来老板的包子铺了。”
  老板由红线口音和衣着看不出红线是哪里人士,但见她言语天真,猜测可能是个富贵出身,便道:“姑娘难道不知,如今的民间已非官府做主,只因江湖势力庞大,才造成了如此民不聊生之相?”
  红线哑了一哑,先前在村子里她曾听老夫妇和老鬼谈及外界,但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如今凡间的情况,却不知其中细节。
  老板眼见着面前的女子忽地住了嘴,明白过来,随即吃惊道:“姑娘当真不知?”
  红线顿住,摇了摇头,过了一小会儿,又小幅度、矜持地点了点头。
  老板哑了好半晌,他终于开始好奇红线的来历:“敢问姑娘是哪里人士?”
  红线僵硬了一下,随口胡诌:“乐阳。”
  老板吃惊:“乐阳离此不止千里,姑娘如何找来这禹城的?”
  红线心虚,不敢说话。
  而老板惊讶过后,又疑惑道:“乐阳所属黑白两道分界之地,若姑娘来自乐阳,又怎会不知这天下事?”
  红线意识到自己的谎话有纰漏,赶紧回口道:“非也非也,在下祖籍乐阳,后搬迁至清陵,故长在清陵,所以我也不知我该算哪里人。”
  闻言,老板终于见怪不怪地望着她道:“若是清陵,那倒是怪不得姑娘不知世事了,据我所知,有个门派便在清陵,名叫敛剑阁,如此多年一直护佑清陵安危。”
  红线浅浅呼出一口气,转回正题:“那敢问老板,此城荒芜,然而其中大多宅院的装潢都十分富丽,可见此城曾经的繁华,可为何现如今全城人去楼空,是否城中曾遭遇过什么祸事?”
  老板放下最后一盘蒸笼,解开缠在手上的厚布,长叹一声道:“倒不是城中曾遭遇祸事,而是此城易主,已非朝廷所能管辖之地,随之全城百姓陆续搬离,才造就如此景象。”
  红线满头疑问:“凡间……天下城邦,莫非王土,这禹城不靠近边疆,未被敌国吞并,怎会易主?而且朝廷为何不能插手管辖?”
  “这件事说起来,那还是要牵扯上江湖上的事了。”
  说着,老板绕下灶台,引红线坐回桌边,随后从旁边拖来一张长凳坐下,继续道:“这天下,不知在几多年前二分出黑白两道,他们互相争斗比较高低,他们里的门派也是一样,各个都大肆扩充门下弟子。开始,朝廷是没放在心上的,江湖也是民间,只要不是造反,朝廷对这些野路子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眼。可没想到,这样放任几年,却出了大事,各大门派势力遍布之快势如破竹,人数众多,朝廷这时候再想插手干预,却不能够了。”
  “于是,江湖中各门各派的势力范围愈加扩大,到最后,他们争来争去,渐渐形成了地界划分,盯上了国土,一个个抢先占领那些易守难攻的城池,谋划分割山河地界,设立门派驻地。”老板道,“清陵是个好地方,敛剑阁本就在清陵,它门派不小,不争不斗,一直护佑城中百姓。可其他被划分的城池就没清陵这般走运了,被突然入侵的势力占领,所驻扎在城里的势力非黑即白,若是白的还好说,还能在面子上不为难城中百姓,而若是黑道邪教那一派,他们可没如此好心忧心城中住民衣食。”
  “不凑巧,我们禹城偏西,一支邪教趁乱浑水摸鱼占领禹城,而后驻扎在禹城中,城中百姓便就是在那时,一个个举家搬迁,逃离禹——”
  “庆老头,今天的包子还剩多少,爷几个全要了,快端上来!”街尾远远一道响亮的声音喊来,打断了老板的话,随之,便是一片凌乱的脚步声。
  老板的脸色一下子全变了,视线忽地落到红线身上,收回闲扯的心,拉扯红线站起身,催促她快点离开这。红线纳闷地看着他动作,却半天没动。
  老板急了:“姑娘快走,后面那群人便是侵占我禹城的贼!邪教弟子!姑娘莫要耽搁,往前走!快些走!莫要回头!快快离开此地!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